网站首页

团学工作

团学工作

青春赴实践,归乡谱新篇(六)

作者: 黄柳茜 张雯 发布时间: 2024年08月13日 10:00 浏览次数:2

大家好,我是B24教育学班黄柳茜,来自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
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深知不能仅仅将知识停留在书本上,更要将所学运用到实际,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锻炼自己。同时,我也渴望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,用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心。于是,我积极参与到“返家乡”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。

第一周户外儿童剧《兔儿爷》志愿者,在活动前期,主要的任务是筹备活动道具,将活动道具搬送至活动演出现场。演出期间维护现场秩序,配合演员以及剧情的发展调整投影幕布,确保活动有序地开展。儿童剧用有趣的方式,把传统文化带到了孩子们身边,让他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。这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,也让我体会到了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意义。

第二周“中原文化大舞台”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志愿者,在剧情排练期间整理活动道具,正式演出时引导群众前往演出剧场,当日演出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残留垃圾,维持剧场的干净整洁。

在这次的志愿活动当中让我感受到了地方非遗特色的魅力——光山花鼓戏。典型的剧目《顶椅》、《油茶花儿开》、《假报喜》等不仅凝结着独特的民族风情、语言特色与历史记忆,更是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。

在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系列活动之外,我参与了“多彩假期‘艺’路‘童’行”文明实践活动的文艺志愿者,穿梭在不同乡镇的少年宫,给孩子们带去不一样的欢乐与启发。活动里,我聚焦手工与朗诵,为孩子们打造趣味文艺课堂。手工教学时,用扭扭棒带着孩子们创意缠卷,制作出一朵朵鲜活“花束”。借折纸传授纸飞机、海棠花、玫瑰花折法,从精准对折到造型完善,耐心指导每一步,让孩子们在指尖创意里感受手工魅力。朗诵《春》时,我先解析文字里的生机意境,再示范语调、节奏,带着孩子们逐句揣摩,从生涩跟读,到能饱含情感抒发对春的喜爱,见证他们表达力的提升。过程中,我主动观察孩子特点,为动手弱的孩子设计简化步骤,给胆小不敢开口的孩子专属鼓励,让每个孩子都能融入艺术体验。

三场活动,让我在不同角色中成长:是保障活动顺畅的“后勤员”,是传统文化传播的“助力者”,更是陪伴孩子艺术启蒙的“小老师”。我见证了孩子们因艺术点亮的笑眼,感受了群众对本土文化的热忱,也深知志愿行动能成为连接文化与大众的桥梁。未来,我会继续以志愿为舟,载着热爱与责任,在文明实践、文化传承的长河里,划动青春船桨,传递更多温暖与力量。